市五医院: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-----“一对三”护理模式助力认知障碍患者康复
发布日期:2025-05-20
信息来源:
【字体:


在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,一项创新的“一对三”护理模式正在为认知障碍患者带来显著的改善。这种模式结合了认知功能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,成为“两改善、两提升”工作的重要实践。

一、一对三护理,提升护理质量

老年科针对认知障碍患者的特点,创新性地实施了“一对三”护理模式。每名护理人员负责三名患者,这种小比例的护理模式,让护理人员能够更精准地了解患者的个体需求,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。护理人员在接手患者后,首先进行全面的评估,包括身体状况、认知功能、生活自理能力、心理状态等。根据评估结果,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。例如,对于认知功能障碍较轻的患者,护理计划中会增加更多的认知训练内容;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,护理计划中会重点安排生活自理能力训练。护理人员每天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,包括协助患者进行晨间护理、进食、服药等。在日常护理过程中,护理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,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。例如,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的情况,护理人员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,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。同时,护理人员还会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,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,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
“这种模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,及时调整护理方案。”老年五科护士长李建英介绍道。通过“一对三”护理模式,老年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,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。

二、认知功能训练,改善患者认知能力

老年科为认知障碍患者设计了一系列认知功能训练项目。这些训练项目包括记忆训练、注意力训练、逻辑思维训练等,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,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认知能力。护理人员也会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,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,并在训练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。例如,对于记忆力较差的患者,护理人员会引导他们进行“记忆卡片”训练;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,会安排“拼图游戏”等训练项目。通过这些训练,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,部分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
“我们设计了‘记忆卡片’、‘拼图游戏’等训练项目,这些活动不仅有趣,还能有效锻炼患者的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。”康复治疗师曹杰说道。通过这些训练,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,部分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
三、生活自理能力训练,提升患者生活质量

除了认知功能训练,老年科还注重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。医护人员通过示范和指导,帮助患者学习穿衣、洗漱、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。通过反复练习,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,制定逐步训练计划。例如,对于穿衣能力较差的患者,护理人员会先示范穿衣的步骤,然后让患者尝试自己穿衣,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。通过反复练习,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部分患者甚至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。
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训练,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,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。”老年五科主任文桂芳说道。通过生活自理能力训练,患者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,还增强了自信心和独立性。

四、以患者为中心,构建温馨护理环境

老年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,注重人文关怀。病房内设置了温馨的活动区,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娱乐设施。医护人员还定期组织患者开展手工制作、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,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,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,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,给予心理支持。病房内设置了温馨的活动区,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娱乐设施。医护人员还定期组织患者开展手工制作、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,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。通过这些活动,患者不仅能够放松身心,还能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。

“这里的医护人员就像家人一样,他们不仅关心我的病情,还关心我的生活。”一位患者家属感慨道。这种温馨的护理环境,让患者和家属对老年科充满了信任和感激。

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通过“一对三”护理模式,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,为认知障碍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改善。未来,老年科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,不断创新和改进,为老年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